部落格在溝通功能方面相當便利,已成為目前網路上廣泛盛行的溝通工具,除了被家庭、公司、部門、團對等等團體應用之外,也逐漸被應用在企業內部網路。
以下,是部落格符合知識管理要素的諸多特性:
- 操作─簡易的操作流程,容易發佈文章、留言、上傳圖檔等等。
- 設定─提供個人風格且美觀的各種版面配置、環境設定模式。
- 歸檔─以時間記錄發文順序,一般而言,越近期的發佈時間列在版面的最上方,令使用者得以瀏覽最新的資訊。
- 分類─網站會對部落格進行分類,部落格則可以利用標籤,就文章的內容做出合宜的標記及註釋,可以將不同類別的文章分門別類。
- 搜尋─部落格網站提供站內搜尋功能,各搜尋引擎也可以透過正確的關鍵字進行站外的搜尋,使用者可以輸入適當的關鍵字,針對部落格名稱、文章標題、文章內文、標籤等進行搜尋。
- 取用─透過訂閱或閱讀器功能,可以即刻掌握所有該使用者有興趣的部落格的更新步調。
- 回應─部落格本身有提供讓參觀者回覆的功能,可以馬上對於有興趣的議題做出回應、答覆及應和。
- 互動─使用者之間可在彼此的部落格中互相呼應同質性高的文章或議題,張貼志趣相投的部落格網址,使參觀者可以彼此流通。
- 分享─除了可使自己的知識分享給他人之外,每日大量的使用者,也造成平台上各式的新知流通分享。
- 討論─常常會附設有討論區或是意見信箱,讓參觀者可以對文章的內容做相互的討論及解答。
- 權限─為了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各個版面或不同的文章可以設定不同的權限,讓合適的人觀看合適的文章,發表合適的意見。
目前已有許多企業開始著手藉由部落格進行知識管理,Userland的Manila系統─在網站平台上建置部落格社區,使每個員工都擁有自己的部落格,並鼓勵員工使用,將任何工作的問題及想法提出,公開的部份供其他人訂閱查看,形成討論的風氣。其他像是微軟(sharepoint系統)及Google公司內部也利用類似部落格的工具讓員工們相互交流溝通,某些行政機關也利用部落格做為新的溝通管道,使行政人員以部落格反應問題,解決及協調,企圖利用部落格建構一個小型的知識庫。
當然,部落格對於知識管理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其中包括了:
- 知識內容的真確性無法確認
- 流通率高,不正確的知識也藉此廣為傳播
- 使用者不一定養成發文的習慣,持續更新部落格
一般說來,大部份的人對於部落格的文章接受度都很高,準確的歸納文章內容、圖文並貌的文章和藹親切的介面點綴也促成了很大的成效,重要的是,充實部落格,讓參觀者流連忘返的同時,也往知識管理邁進了一大步。
參考資料
http://dwz.tw/8uc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