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企業知識管理的績效評估

一、知識管理的績效評估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若無法有效衡量與評估企業現況,則無法掌握企業運作情形,便容易失去企業競爭力。因此,推行知識管理時,衡量知識管理的成效及追蹤實施情況,便是企業組織所應重視的議題之一。有效的衡量知識管理的實施效益應把握以下原則:
  1. 整合企業的願景、使命與策略。
  2. 結合具體的行動。
  3. 採多面向的績效衡量
  4. 涵蓋內、外部的靜態與動態指標。
  5. 運用風險意識的領先指標。

組織導入知識管理的策略與規劃外,更應提供一套有具體成效的衡量方法,以協助評估知識管理的成效與改善的方向。知識管理成效衡量的目的是為了解知識管理活動的價值提供關鍵績效指標的連結。Ahmed等人提出知識管理衡量的方法與演進,如圖

圖一:知識管理的衡量的方法與演進

一般而言,有關組織推行知識管理的績效衡量方法大致可分為「整體衡量」與「個別衡量」兩大類,說明如下:

  • 整體衡量:衡量公司整體的知識管理活動。從投資者的角度了解一家公司在目前強調知識管理的潮流中,與其他公司的競爭能力比較。
  • 個別衡量:個別衡量主要是重視評估指標的建構,所以要考慮的問題包括指標本身的意義、適當的指標數目、指標所能達到的目的、與指標相關聯的企業活動等等。

企業評估知識管理的執行效益時,應考慮多方面的績效表現,包含組織人力、顧客、財務及創新等等項目,進行全面性的評估,才能適度地反映組織推行知識管理的成效。

二、知識管理的績效衡量指標

知識管理是提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策略,經由追求標竿流程將可建立起企業的核心能力。謹慎選擇知識管理的評估指標乃是企業在推行知識管理專案獲致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組織的知識管理主管或知識長,在進行知識管理績效評估時要慎選擇衡量指標,以免導致無法適度反映知識管理推行的成效。因此,選擇衡量知識管理績效的指標時應該考慮:

  1. 提昇價值:首先應將重心放在較有價值的知識上,再逐漸擴散到低價值的知識。也就是先將焦點放在短期內可得到報酬且較有價值的知識上,但同時不能忽略長期的投資與報酬。
  2. 具有特殊性:將重心放在超越競爭界線的知識範圍上,經由追求標竿的研究,可輕易的找出競爭力較弱的地方。若確認此為競爭優勢的來源時,則要盡量支援強化它,以提升其競爭力。
  3. 複製障礙高:企業必須找出企業本身擁有但競爭對手沒有的能力與資源。企業若能將重心放在培養員工所擁有的專業知識與工作技能,則對競爭對手而言就是一個複製的障礙。
  4. 替代性低:組織重視的知識型態不能夠輕易被取代。若是能將重點放在相關專業技巧、聲譽、經驗的知識,才可以確保較低的替代性。

雖然,知識管理的績效不易直接衡量與評估,但是仍可藉由建立中介的衡量指標來加以衡量,項目包括知識管理活動知識工作者的能力專業的程序或功能創新構想財務等構面。

三、結論

評估企業知識管理的成效必須考量整體營運環境,其中包括許多量化質化的指標。由於企業知識管理流程與其成效評估具有相當程度的主觀性與質化性,因此構建一個系統化且具有回饋機制的知識管理績效評估模式,將可持續地改善與強化績效評估,進行評估資料與績效指標的探討與修正,促使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活動流程能有效循環運作,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

四、個人心得

組織在導入知識管理前後應做審慎的評估,企業可以制定各項關鍵績效指標來評估成果並且做適當的調整。近年來提出的平衡計分卡(BSC)更是突破以往的衡量方法,分為四面向分別為:括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創新,不但可以評估組織內部的績效,更可以評估常人易忽略的組織外部互動的部分,因此審慎的評估也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參考資料:

1.陳振東,組織推行知識管理的績效評估探討,T&D飛訓45期,民國95年5月10日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如何用部落格做知識管理

部落格就是一個網頁,通常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構成,其張貼的文張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內容則相當地多元化,有些部落格被用於個人的心情發表,另外還有一些則是一群人基於某些特定的目的或共同利益的集體創作
部落格在溝通功能方面相當便利,已成為目前網路上廣泛盛行的溝通工具,除了被家庭、公司、部門、團對等等團體應用之外,也逐漸被應用在企業內部網路。
以下,是部落格符合知識管理要素的諸多特性
  • 操作─簡易的操作流程,容易發佈文章、留言、上傳圖檔等等。

  • 設定─提供個人風格且美觀的各種版面配置、環境設定模式。

  • 歸檔─以時間記錄發文順序,一般而言,越近期的發佈時間列在版面的最上方,令使用者得以瀏覽最新的資訊。

  • 分類─網站會對部落格進行分類,部落格則可以利用標籤,就文章的內容做出合宜的標記及註釋,可以將不同類別的文章分門別類。

  • 搜尋─部落格網站提供站內搜尋功能,各搜尋引擎也可以透過正確的關鍵字進行站外的搜尋,使用者可以輸入適當的關鍵字,針對部落格名稱、文章標題、文章內文、標籤等進行搜尋

  • 取用─透過訂閱或閱讀器功能,可以即刻掌握所有該使用者有興趣的部落格的更新步調。

  • 回應─部落格本身有提供讓參觀者回覆的功能,可以馬上對於有興趣的議題做出回應、答覆及應和。

  • 互動─使用者之間可在彼此的部落格中互相呼應同質性高的文章或議題,張貼志趣相投的部落格網址,使參觀者可以彼此流通。

  • 分享─除了可使自己的知識分享給他人之外,每日大量的使用者,也造成平台上各式的新知流通分享。

  • 討論─常常會附設有討論區或是意見信箱,讓參觀者可以對文章的內容做相互的討論及解答。

  • 權限─為了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各個版面或不同的文章可以設定不同的權限,讓合適的人觀看合適的文章,發表合適的意見。


目前已有許多企業開始著手藉由部落格進行知識管理,Userland的Manila系統─在網站平台上建置部落格社區,使每個員工都擁有自己的部落格,並鼓勵員工使用,將任何工作的問題及想法提出,公開的部份供其他人訂閱查看,形成討論的風氣。其他像是微軟(sharepoint系統)及Google公司內部也利用類似部落格的工具讓員工們相互交流溝通,某些行政機關也利用部落格做為新的溝通管道,使行政人員以部落格反應問題,解決及協調,企圖利用部落格建構一個小型的知識庫。
當然,部落格對於知識管理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其中包括了:

  • 知識內容的真確性無法確認

  • 流通率高,不正確的知識也藉此廣為傳播

  • 使用者不一定養成發文的習慣,持續更新部落格

一般說來,大部份的人對於部落格的文章接受度都很高,準確的歸納文章內容、圖文並貌的文章和藹親切的介面點綴也促成了很大的成效,重要的是,充實部落格,讓參觀者流連忘返的同時,也往知識管理邁進了一大步。
參考資料
http://dwz.tw/8uct